筆記術方法論參考及彙整

Christia Dawn
8 min readJan 30, 2022

--

如標題所言,是關於8種筆記術的方法論彙整,收集過去在網上學到的筆記術,以倒金字塔式排列。

  • 每套方法論或系統的發明者總有其偏好工具,例如下文提及的PPV顯然對Notion使用者更有利。然而,這篇並不著重討論工具,而是希望將方法提取出來,只要願意嘗試,我相信經過改裝的系統可以移植到任何工具,例如子彈筆記並不限於紙本筆記中使用。
  • 直接參考實例更能得到啟發,會盡量減少描述,多附上參考連結。

一、綜合型工作管理工具箱

1. 子彈筆記(Bullet Journal)

經常聽到的筆記方法,發明者於Youtube上載了介紹影片:How to Bullet Journal。子彈筆記足夠彈性,可以隨時加入新頁,書寫新項目,優點如下:

  1. 將所有記錄囊括在一本筆記之中,方便總覽或查詢。
  2. 任務清單以一項為最小單位,可以用簡單符號(如 >、!、x)更新每項的狀態,在一頁之內總覽大量任務非常方便。
  3. 鼓勵手動安排任務,由於原有設計在紙本筆記進行,延後戓新加入的任務均需人手抄到新一頁,手動搬運的過程確保我們清楚每項任務的去向,避免任務因自動排程而推積,繼而影響對工作清單的敏感度。
  • 如果將此方法移植到電子筆記,重覆的工作可以透過重覆提醒功能設定,但使用前要謹慎考慮是否必須,否則容易對任務清單產生疲勞,久而久之,任務便會堆積而無法完成。

參考資料:

2. PARA

來自Tiago Forte提倡的Second Brain系統,PARA即Projects、Areas、Resources、Archive,代表系統的四大分類。

參考資料:

可以特別留意的地方:

  1. 跨平台的資料夾命名必須統一,以免轉換地方(例如在Evernote或Notion工作,卻要在Google Drive找資料)時,要花費餘的時間去尋找文件。
  2. PARA提倡將所有資料都收入同一工具(即Evernote),以節省搜索時間。
  • 反面觀點:容易墮入追求完美工具的陷阱,另一方面,由於擁有的檔案通常種類很多(例如文件、圖片、表格、特別附件),要是抱著這種想法,可選擇的筆記工具非常少。
  • 記憶的重點不是全都放入同一地方,而是建構屬於自己的記憶宮殿 — — 需要觀察自己,例如想找尋某則筆記時,通常腦海首先浮現哪些關鍵詞?或是會下意識打開哪個工具尋找?

參考實例:

3. PPV系統

由August Bradley提倡,YouTube上有完整教學:Full Notion Learning (In Order) — YouTube

PPV系統(Pillars, Pipelines & Vaults)較為複雜,管理的範圍更廣。系統旨在透過串連不同資料庫來建構全面的管理,由年計劃開始,到制訂目標、設計專案、安排任務清單,確保目標與行動保持一致。另外配搭知識管理的Vault部份,囊括資源收集及整理、創作時間表等,可透過連結資料庫,將所需行動納入工作清單,方便統一。

  • PPV系統主要針對Notion設計,如要移植到其他工具,需要調整資料庫,以其他方式串連。
  • Notion速度較慢,加上系統架構龐大,載入時間較長。另一缺點則是由於PPV包含太多部份,運作起來略顯臃腫,像是打理一間剛修茸好的大屋,使用時要同時調整及確保運行,很難兼顧。
  • 改裝方向:PPV系統可分拆幾個部件,簡單了解結構並試用後,只需留下需要的部件(如Vault系統、統一目標與專案的安排)就好。

中文範例參考:

二、整合多則筆記

4. 圖書館編號式資料夾分類

來自:Cataloging, Classification, Information Science, PKMs and YOU! — Brian M. Watson — Obsidian Forum

參考圖書館分類方式,在資料夾名稱開頭加上數字,進行手動排位,詳情見Johnny Decimal。好處是透過固定資料夾的位置建構記憶宮殿,習慣後可快速知道筆記的位置。此方法較適用於擁有大量筆記的使用者。

  • 不宜從一開始便制定所有分類,先以少量資料夾開始,隨著筆記數目增加才加設新的資料夾,更容易記住資料放在哪裡。
  • 如果想從一開始便制訂大量資料夾,可額外建立一則索引筆記,以免自己尚未記住分類時無法找出想要的資料夾,但使用前要想清楚這樣做會否本末倒置。

實例:

5. 標籤

與資料夾的最大分別,是一則筆記可同時加入多個標籤。

  • 如果筆記工具已有資料夾/筆記本分類,標籤則是二次分類的工具,可把握機會,構想不會跟資料夾分類重疊的方案。
  • 另一種做法是放棄資料夾,僅以標籤分類所有筆記。
  • 以個人偏好而言,標籤並不是我的記憶鑰匙。例如,要是我想找出關於「子彈筆記法」的資料,我不會翻找「筆記術」標籤下的文章,或是找出狀態為「已撰寫」的文章,而且直接搜索關鍵字「子彈筆記/Bullet Journal」,或是翻找文章總目錄,憑著對文章標題的印象找出相關內容。

參考資料:

6. 編寫目錄筆記

如果多則筆記圍繞同一主題,可以手動為該主題建立目錄筆記,日後只要查看該主題的相關內容,直接查看一則筆記就可以了。

參考資料:

另外,Obsidian設有Dataview插件,配合資料夾、標籤分類或YAML使用,可生成隨時更新的筆記目錄。

關於主題的選擇可以很多樣化,另一種方法是建立MOC(Map of Content),也是類似概念。

有時未必需要是點列式的目錄,亦可建立由一連串關鍵詞組成的區塊。

三、一則筆記內的資料彙整

7. 保持更新的動態筆記

Most people use notes as a bucket for storage or scratch thoughts— — 如果寫下筆記後不去回顧,代表需要記下的內容沒記住,或是要解決的問題沒處理,那則筆記便會失去用處。

使用筆記的情況不一定是「出現新任務→打開筆記工具→尋找舊筆記參考→將有用的資料整合→放入新建立的筆記」,更可以是「出現新任務→尋找相關的舊筆記→在原有內容之上加入關於新工作的內容」

可以將一則筆記當作動態的資料盒,可以將相關的資料都放入其中,堆積的資料順時序排列即可:

  • 加入資料時心理上沒那麼抗拒,不必擔心遺漏了哪些內容或舊筆記。
  • 找筆記時更容易。

參考資料:

8. 大綱功能

如果採用上述方法,長期反覆修改同一則筆記,內容必然越來越長。如果想在一則舊筆記的適當位置插入新內容,大綱預覽會是非常方便的功能。

  • 與Johnny Decimal同理,大綱的層級排列發揮類似記憶宮殿的模式,我們更容易記得筆記內容的大概位置。

參考資料:

--

--

Christia Dawn
Christia Dawn

Written by Christia Dawn

以文本與筆記為主的隨筆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