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點列式記錄想法,以段落寫作

Christia Dawn
Sep 5, 2020

--

上月嘗試從Dynalist轉至Typora寫筆記,使用體驗比之前順暢得多,除了因為改變了筆記方法,還配合其他工具改善效率,另一方面,我想兩者的本質不同也是影響因素。Dynalist屬於大綱式筆記(Outliner),Typora則是一般的文件式筆記,只從寫作的角度來看,兩者則分為「點列式」「段落式」,乍看之下,似乎只相差了項目符號(bullet points),卻足以影響寫作體驗了。經過試驗,發現兩者分別適合不同的工作。

大綱式筆記 vs 文件式筆記

Dynalist屬於大綱式筆記(Outliner),Typora則是一般的文件式筆記,簡單來說,兩種在以下方面有點不同:

版面設計

  • 大綱式筆記的所有內容以點列式呈現,大部份都不能隱藏項目符號,亦未必提供表格檢視。
  • 文件式筆記類似MS Word的文件頁面,部份會支援Markdown語法,以逐行輸入文字為主,一般備有項目符號、表格等功能。

基本單位

大綱式筆記以項目(bullet point)為基本單位,編輯工具列往往設於單個項目,而非文件之中。
文件式筆記則以一則筆記為基本單位,編輯工具列則設於筆記。

層級分類

  • 大綱式筆記:資料夾 → 文件 → 項目
  • 文件式筆記:資料夾 → 筆記本 → 筆記

由於資料夾內尚可包含多層資料夾,所以實際層級不只3層。Evernote除外,只有「堆疊 → 記事本 → 筆記」3層。

類似工具

  • 大綱式筆記:Dynalist、Workflowy、Roam Research、RemNote
  • 文件式筆記:Evernote、Bear、Obsidian、Joplin

只從寫作的角度來看,兩者則分為「點列式」「段落式」,兩種形式似乎只是相差不大,但項目符號已足以影響寫作思路。

點列式

以點列形式呈現的文件多為清單,每個項目未必有關係。即使項目之間有共通之處,由於沒有文字明確解釋項目之間乃至所有項目的關係,於是清單可以有多種詮釋。也就是說,每次回顧點列式文件,我也可能有不同的感想,或因而生出新的想法。

正如大部分的巫師要有魔杖才能施展魔法,我們很多時候也需要一種自我暗示的工具或媒介,以實踐某種形式。顧名思義,點列形式的「魔杖」則是項目符號。

段落式

段落形式則講求連貫,讀者總會視段落之中的短句都有關連,將前後句連接起來的未必只是邏輯,也可以是語境、感情的延續等。而執筆之人寫出段落時,則更能感受到每一句都與前文後理有關,難以插入毫無關係、沒有意思的短句。

由句而段,再到文章,都依靠串連內容編織而成。

比之點列式清單,段落已伏下作者思路,理解內容時,需要循著思路梳理,才能明白意思(理解意思後的個人解讀是後話)。反之,如要書寫段落,則代表思路已經較為清楚,才能知道每段的句子如何排列,整篇文章的脈絡如何鋪排,方能展示作者的意思。

以點列方式記錄想法,以段落形式寫作

如果想法尚未成形,或是念頭逐個冒出,急需記下,更適合使用點列形式。如果要寫筆記,那就代表心中想法逐漸成形,需要經過書寫再行梳理。這種過程更著重於串連念頭、闡述想法,並將其排列清楚,變成讀者可以理解的文字,因此可以選擇段落形式。

平日寫筆記、捕捉想法,總要兩種方式交替使用,Dynalist只有點列形式,而Typora或文件式筆記一般兩者皆有,故選用後者。

相關文章:● 連結

--

--

Christia Dawn
Christia Dawn

Written by Christia Dawn

以文本與筆記為主的隨筆。

No responses yet